产品服务
基于低门槛的工具产品,为客户提供多种标准化技术支持、用户培训和联合研发等服务,提升客户整体研发效能。
项目交付
基于“4+3”原型设计方法和软件工厂开发实施,实现规模化、高效能的数字化软件交付。
用户服务
面向用户提供多种平台开发学习资源,进一步降低工具使用门槛,让应用开发变成一种普惠的能力。
方案咨询
|
400-966-7379
400-966-7379
麻辣解析软件开发中的人才发展之问
发布时间:2022/05/12 08:59:20

由smardaten发起的专业知识分享栏目,旨在向行业传递和分享smardaten的前沿技术与最新动态,推动基于无代码的智能软件工程的全面落地。

上期话题「无代码如何破解软件开发中技术人才短缺问题」发布后,smardaten收到了众多伙伴的提问和探讨,smardaten服务总监李鸿飞就大家的关注点进行了观点分享。除了相关内容话题案例分析以外,本文也将在案例介绍之后来呈现,以供行业伙伴交流、讨论。


案例分析:精英化团队交付VS自建软件工厂


案例一:精英化团队交付


产品型项目,总价为50+w,以数据分析为主,管理域为辅。


从以上对比来看,在使用无代码平台的基础上,如果是走精英化团队,团队人员复合能力更强。编码人员有限的范围内能发挥更大的优势;非编码人员可以直接在现场复用为调研与交付人员,在没有编码人员驻场的情况下,直接替代编码人员完成系统开发工作。


案例二:自建软件工厂


这里主要讲数睿数据本身的软件工厂。

截至5月上旬,团队成员为39人。


任何一个新的团队链条的产生,在解决原有问题的同时,一定会带来新的问题。


那我们就要考虑一下,这个新的团队产生的价值,是否能大于不建设这个团队所解决问题的价值。在这里,我就不再对比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式与软件工厂的优劣势了,毕竟精英化团队就已经给出了很好的证明。在项目交付型的团队上,无代码平台已经带来了足够的优势。


所以,接下来的内容中,主要是阐述软件工厂与精英化团队的之间的区别以及合理性。


软件工厂相比精英化团队就像工业流水线和工作室一样。如果你的软件是需要现场不断的精雕细琢或者是探索性产品软件,那工作室更加适合快速响应与不断试探创造。但是,如果是大型软件交付或者大批量全国性软件交付支持,那软件工厂可能是另外一个好的选择。


那我们分别从人员招聘、项目支撑、人员成本、持续能力提升四个维度来做一下简单的对比分析:


人员招聘:软件工厂引入后,带来的是整体软件交付团队中,人员素质模型要求的进一步降低,大大缓解了招不到人员做基础配置的情况。进一步的工作职责的细分,也加快了入职员工上手的速度。同比掌握所有的配置技能,只掌握其中一块技能,学习成本会降到以前的1/2或者是1/3。同时,在不断加工配置过程中,由于配置工作内容的聚焦,配置工作效率也会快速提升。


项目支撑:现场型支撑项目,精英化团队有明显的优势,无论是项目熟悉程度,还是人员响应上,要比工厂集中生产效果都要好,并且项目管理要求比软件工厂要求要低。在中大型项目或者产品型交付上,软件工厂的设计拆分能力,以及分工配置上,无论是生产效率,还是整体任务分解,要比精英化团队更加有优势。


人员成本,软件工厂的管理要求比精英化团队管理要求要高,因为在保持现有项目经理和产品经理的同时,新增了一个中大型团队作为平台能力。但是,从综合角度来看,降低了现场项目经理的项目开发过程管理时间和出差人员成本。综合交付来说,随着项目数量的增加,整体项目交付成本软件工厂会越来越有优势。


持续能力提升:从工匠精神的角度来说,精英化团队持续能力提升的天花板要高于软件工厂。从成本效益来说,标准化的经验流程以及知识库,在软件工厂能有更显著的降低成本效果。


通过以上几个维度的比较,相信大家对两者的运作模式和优劣势都有了基础的认知。对于我们来说,我们需要什么,那什么就是最好的,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,甚至于随着时间、外部环境等的不断变化,也会从这两个运作模式中做反复跳动。


麻辣解析环节


Q: smardaten能够匹配微服务架构吗?


我理解的微服务架构就像一辆赛车。如果你已经有能力驾驭了,smardaten可以直接对接。基于此,我们主要做两件事:界面的编排和微服务的编排,而客户做自己业务侧的微服务。


Q: smardaten需要学习多久,才能产生价值?


张雪峰说过,“学习是一件最轻松的事情。”因为学习没有压力,没有deadline,今天或者明天学都可以。

当你认可了smardaten的价值,有价值的时候,自然学得快。


会不会前几个应用比原来的交付模式低呢?不一定。


你在交付项目的时候,首先,你的项目经理和产品经理是不是在划水?


很多项目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,项目经理和产品经理像总包一样,把所有任务扔给研发。什么叫研发?就是前面写代码的。那写代码是做什么的?就是拿了客户一句话,开始写代码。


在项目经理和产品经理把边界范围和约束范围都做好的情况下,研发产能就一定会提升,无代码也一定会提升更多。因为在这个情况下,客户在解决问题和使用工具的时候不需要思考,因为产品经理已经提前进行了设计。其次,客户和产品经理在返工的时候,会把这个作为真正的工作量跟需求方进行交代,整体价值就会提升。


Q: 中下层的技术人员花时间学习无代码平台,他们的技能主要是在无代码拖拽上,那这类人的成长在哪里?

什么叫成长?写代码就叫成长?不一定。


一技傍身叫成长。


无代码是一个很好的能去学习的内容。它不需要你拥有技术语言或者技术属性等略带无趣、嘈杂的能力,就像跳过了小学阶段,让你直接上中学一样,更多的是学习其中的逻辑,清晰自身的思维,把客户传递的需求想象出来。


真正厉害的人,往上走是能控制客户需求,真正听懂客户想要什么的人。往中间,把客户的需求转化成界面能真正实现的内容。


技能主要在无代码拖拉拽上面吗?那些拖拉拽的人员以前都不能写代码,现在他们拖拉拽出来的东西比那些能写代码的同事做得好吗?一定做得好。


所以不用觉得写代码一定好,很多人写代码就是Ctrl C、Ctrl V,拖拉拽的本质跟这个是一样的。写代码的人,真正去理解和思考的又有多少呢?他们知道为什么报错吗?


无代码这类人员的成长空间在哪里?他们能快速成长为产品经理、项目经理,能快速成长为业务专家,而不是35岁没有饭吃的技术专家。


Q: 产品经理、项目经理、测试,哪些人适合培养成配置人员?


所有人员都是配置人员。


在全流程里,产品经理会做得最漂亮,项目经理会配置得最符合客户的时间预期,测试人员配置出来的逻辑性最强,每个人都有优势。


除了这些人之外,我觉得写代码的也适合成为配置人员,前端人员写代码写累了,不如直接用无代码拖拉拽,后端人员因为前端人员的缺失,可能难以完成项目,那免不了也要用无代码先进行前端配置。


这个具体要看对团队的定义。比如精英化团队,那人人都是全栈工程师,所谓的全栈不是前后端写代码,而是真正的全链,从项目经理到最后的项目交付,一人搞定。


具体的模式问题会在此后「软件生产新模式」的专题中进行分享,欢迎留言探讨。


推荐阅读
先人一步,体验更专业更好用的企业级无代码软件平台